网上科普有关“《中考古诗词赏析――炼字》教学反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考古诗词赏析――炼字》教学反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8年12月22日,曲靖市第二届初中语文荣泽科名师工作室在墨红中学举行“对标列点,精准复习”教学竞赛,我执教了《中考古诗词赏析――炼字》一课,有幸得到专家的点评指导,现对本节课反思如下:
一、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设计围绕面向全体,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而设计。
古诗赏析是中考语文的一个难点,尤其是炼字类难度更大。本节课我设计教学的目标是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思路是“说一说――做一做――讲一讲――练一练”,即先由苏小妹论诗的故事导入,让学生明白炼字的含义,接着指出炼字类鉴赏是中考古诗赏析的一个高频考点,用2018省卷和2017曲靖卷的中考题来证明,并让学生先尝试解答,然后教师讲解,总结归纳出此类题型的答题步骤和解题方法,再接着让学生练一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中“直”字和“圆”字,最后布置一道填字游戏的作业让学生课外完成,拓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上采用小组竞赛,精选习题,归纳总结,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的设计准确、合理;教学思路清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方法得当、有效。
二、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过程基本按照教学设计思路进行。导入环节达到了预期的激趣效果,例题讲解简介明了,学生非常给力,回答问题还算积极,练习环节留足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学习效果远远超出预期。结尾有点赶时间。
三、存在问题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少激情。这是我教学的最大短板,教态僵硬不自然,不能用自己的真情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 教学语言不规范。不时的有说话不利索、结结巴巴的情况,对学生回答问题后评价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创新。
3.对多媒体的操作不熟。如话筒的使用,不能很好地控制说话节奏和语速;操作翻页笔时常常低头看按键,显得不流畅。
4.板书不规范。除了课题几个字满意外,后面几行写得有些随意,甚至出现找不到黑板擦时,用手指擦黑板的不雅行为。
5.准备不充分。上节课下课离这节课上课仅有十分钟时间,当学生做好后只剩下不到五分钟,我先给学生分了组,发了练习资料,写好课前箴言就已经到了上课时间,只得草草的叫上课,学生喊起立问好,讲了几句才发现没准备翻页笔,幸好很快找到了。
6.对学生的表扬鼓励不到位。课堂上有个女生表现的非常积极,回答了很多次问题,却没有针对性地给予表扬,略有遗憾。
总之,这节课也暴露了自己肤浅的一面,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今后一定做好充分准备,从教具到心态。规范教学语言,让学生多读,注意启发学生思维,让课堂更有趣,更有语文味。
如何品析古诗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扩展资料
特点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百度百科-诗歌
古诗词赏析题是近几年中考必考的一种题型,尽管不少学生把诗词背得烂熟,但赏析起来却不知道如何入手。下面仅谈一下个人对诗歌赏析的一些观点,供初四复习的同学参考。
对于诗歌这种体裁来说,背诵是必要的,背诵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需要,但对于赏析来说,仅仅会背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诗歌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要了解诗歌的有关背景,了解诗人的思想状况,唯有这样,你都能够进行赏析。从近年来诗歌赏析命题情况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命题:
第一、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比如让考概述诗歌的内容,归纳诗歌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例如:《望岳》中“阴阳割昏晓”一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答:突出泰山原雄伟高大的特点。)用比喻句的本体与喻体,例如:《过零丁洋》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诗句隐含的意义,如《登飞来峰》诗中的“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答:指的是困难、挫折、防碍等),等等。
第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包含的哲理。如范仲淹的《渔家傲》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和情怀?请简要回答。(答: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再如《登飞来峰》,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答: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第三、对诗歌中一些名句的理解与赏析。既要写出诗句的意思,又要写出诗句在表达的特点和效果。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答: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和工事的对仗,生动形象地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四、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的分析。如《饮酒》,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答:“见”为无意所见,形象生动地写出作者悠然闲适发表的心境)。再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答:“秋”点明了是“秋高马壮”的时候,也预示着战无不胜的前景)。
第五、描述诗句描写的画面,欣赏诗歌意境。如品味《诗经·关雎》的诗句,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答案略),再如《春望》,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参考答案: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而不住挠头叹息。昔日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了。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乡的情怀。)
第六、赏析诗歌的写作方法、艺术特色。如《夜雨寄北》,本诗构思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答案:身在此地写想彼在之思此地,当今日写想他日之忆今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再如《天净沙 秋思》,“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结合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反衬出游子的孤独、凄凉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从近年来命题情况来看,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上六个方面。不论从哪个方面赏析,都要在读懂诗歌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思路和
关于“《中考古诗词赏析――炼字》教学反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指冰凉]投稿,不代表长隆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lcgzw.com/cshi/202502-159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长隆号的签约作者“指冰凉”!
希望本篇文章《《中考古诗词赏析――炼字》教学反思》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长隆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中考古诗词赏析――炼字》教学反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考古诗词赏析――炼字》教学反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