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闽江的水文特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闽江的水文特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闽江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变化在500~1900毫米之间,一般是随着流域高程的增加而增大,年径流深高值区都分布在河源地带。全流域大体上有两个高值区:一是闽北高值区,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大于1100毫米,以光泽、武夷山为中心,主要受武夷山脉影响,在武夷主峰附近,平均年径流深可达1962毫米,为全流域最高值;二是闽中高值区(仅少部分在流域内),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大于1000毫米,以仙游、德化为中心,主要受戴云山脉的影响,在本流域内的最大值为1300~1400毫米。全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的分布,呈现两起两伏,与地势相一致。两大山带的迎风坡是本流域径流最丰富的地区;两大山带之间的山间盆谷地是径流的中值区,其多年平均径流深在800~900毫米;河口平原沿海是径流的低值区,其多年平均径流深大部分都小于700毫米。
闽江干流竹岐水文站(控制面积54500平方千米)50年(1936~1985年)实测资料统计,最大年径流量842亿立方米(1937年),最小年径流量268亿立方米(1971年),平均年径流量为561亿立方米。大樟溪永泰水文站(控制大樟溪流域面积4032平方千米)34年(1951~1985年)实测平均年径流量为48亿立方米。闽江口未控区(面积2460平方千米)平均年径流量约为11亿立方米。因此,闽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20亿立方米。
竹岐站实测最小洪峰流量为9530立方米/秒(1945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30300立方米/秒(1992年),实测最大一日洪量23.4亿立方米,最大三日洪量为58.2亿立方米。竹岐站洪峰流量均值为17800立方米/秒。
竹岐站历年最小年径流量为268亿立方米,平均流量为850立方米/秒。最小日平均流量为200立方米/秒,实测最小流量为196立方米/秒(1971年8月30日)。最小10日平均流量为256立方米/秒。 在全流域同步期年径流量系列中,最大值为1975年的896亿立方米,次大值为1973年的853亿立方米;最小值为1971年的314亿立方米,次小值为1963年的358亿立方米。根据各站实测资料,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之比,一般为2.3~4.0倍。年径流变差系数为0.30,各分区CV值变化在0.26~0.33之间,沙溪流域最大为0.33,大樟溪流域最小,为0.26。
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4~9月)多年平均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1%~80%,枯季(10月至翌年3月)多年平均径流量只占年径流量的20%~29%。四季分配情况:春季占35.7%,夏季占40.8%,秋季占13.4%,冬季占10.1%。最大3个月为5~7月,占50.9%,最大水月份为6月,占22.6%,最小水月份为1月,占2.8%,最大月份与最小月份之比为8.07。闽江竹岐站断面来水主要依靠上游三大溪,占全流域71.1%。竹岐站反映情况与上游大体相符。仅是三大溪最大水3个月提前为4~6月,所占比例提高到52%~53%。
闽江下游支流大樟溪流量的季节变化是春水多于秋水,秋水占全年的18.1%(闽江主流和上游支流均在15%以下)。大水月5~7月占48.1%,而春季为29.7%,夏季为44.6%,秋季为18.1%,冬季为7.6%。最大水3个月5~7月占48.1%,最大月份为6月占20.6%,最小月为12月占1.9%,最大水月与最小月份之比为10∶55。
山区河流与沿海河流对比,山区河流春季水量比例大,秋季比例小,冬季又稍大。沿海河流由于受台风雨影响最大,洪峰流量有时出现在9月,最大水3个月出现时间,有从山区逐步向沿海推迟的趋势。 闽江口为半日潮区,属于强潮河口。枯水期大潮的潮区界可抵侯官,一般的只到北港观音亭和南港的科贡,潮流界可抵洪山桥。闽江口潮型为正规半日潮,最大潮差达7.04米,平均潮差大于4米。潮波沿河上溯,潮差不断减少,径流影响增强,落潮历时不断加长。白岩潭(马尾)以上河段历史最高水位是由洪水造成的,白岩潭及以下河段历史最高水位是由台风暴潮造成的。1969年9月27日第8号强台风在晋江登陆。台风引起的增水:梅花1.6米,琯头1.5米,白岩潭1.5米。
枯水期魁岐以下以潮流为主,中水期竹岐流量4060~6990立方米/秒,魁岐已无涨潮流,洪水期竹岐流量大于8000立方米/秒,马江便无涨潮流。闽江口段潮流为往复流,流向大致与河岸平行。平均潮流周期为12小时29分,涨潮流历时5小时20分,落潮流历时7小时9分钟。 闽江水质属于低矿化度地表水,以重碳酸盐类水为主,总硬度低,为极软水区。据《全国河流水化学分区》,本流域属于“潮湿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大于1700毫米,含沙量变化范围在0.05~0.32公斤/立方米,离子总量小于100毫克/升,硬度小于2.5度,pH值为6.0~7.0,水的类型为[CIca]型。
闽江水体污染来源于工业废水,生活和医疗污水以及农药化肥的使用,而以工业废水为主,约占废水总量的70%。
闽江口区是咸淡水交汇部位,河口区的盐度随径流、潮流相互消长而变化。洪水期(径流量4942立方米/秒)大潮高潮憩流时,长门以外表层盐度为6.2‰~14.5‰,中、底层盐度15.1‰~27.6‰;长门以内盐度向上游沿程递减,琯头英屿断面以上河段盐度小于2‰。洪水期大潮低潮憩流时从表层到底层均被淡水所占据,各站盐度均小于1.2‰。枯水期(径流量360立方米/秒)高盐度海水从长门水道、梅花水道涌入。大潮高潮憩流时表层盐度熨斗水道最高达28.7‰,亭江断面达8.5‰;中、底层熨斗水道达30‰,亭江断面达11.9‰;涨潮时2‰盐度等值线侵入亭江以上河段,马尾罗星塔断面表层盐度达2.61‰,底层盐度最高达3.2‰(1986年10月20日枯水大潮)。枯水期,大潮低潮憩流受洪水影响,盐度比高潮时低得多,表层及中、底层盐度变化在1.0‰~14.3‰之间,2‰盐度等值线可退到亭江以下河段。
关于“闽江的水文特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梦山]投稿,不代表长隆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lcgzw.com/cshi/202502-38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长隆号的签约作者“梦山”!
希望本篇文章《闽江的水文特征》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长隆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闽江的水文特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闽江的水文特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闽江流域多年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