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重要天气过程内容和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区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重要天气过程内容和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区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重要天气过程:降水、龙卷、积雪、雨凇、冰雹、雷暴、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等重要天气。
降水: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但是单纯的霜、露、雾和雾淞等,不作降水量处理。在中国,国家气象局地面观测规范规定,降水量仅指的是垂直降水,水平降水不作为降水量处理,发生降水不一定有降水量,只有有效降水才有降水量。一天之内50毫米以上降水为暴雨(豪雨),25毫米以上为大雨,10-25毫米为中雨,10毫米以下为小雨,75毫米以上为大暴雨(大豪雨),20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
龙卷:龙卷风简称,水蒸气上升到天空遇冷成了云。云团温度低,对周围水蒸气冷却,水蒸气体积缩小,周围空气水蒸气补充空间,云团下面上升的水蒸气直向上升,水蒸气分子在上升过程中受冷体积缩小越来越小,呈漏斗状。上升的水蒸气分子受冷体积不断缩小,云下气体分子不断补充空间便产生了大风,由于水蒸气受冷体积缩小时,周围一些空间的气体来时不均匀便形成龙卷风。
积雪:亦称雪被或雪盖,指覆盖在陆地和海冰表面的雪层。
雨凇: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玻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俗称“树挂”,也叫冰凌、树凝,形成雨凇的雨称为冻雨。
冰雹:也叫“雹”,俗称雹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如徐州),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气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遇到冷空气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核,形成雨滴,越来越大,多了云托不住,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通常伴随着滂沱大雨或冰雹,而在冬季时甚至会随暴风雪而来,因此属强对流天气系统。
霾:也称阴霾、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近些年来,随着“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霾中含有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它们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炎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而霾也常常引发交通事故。
浮尘:在气象学上将浮尘,强度最弱的叫浮尘天气,浮尘是由于远地或本地产生沙尘暴或扬沙后,尘沙等细粒浮游空中而形成,俗称“落黄沙”,出现时远方物体呈土**,太阳呈苍白色或淡**,能见度小于10公里,大于一公里,基本上没什么明显的风。在沙尘天气里,人的眼、鼻、喉、皮肤等直接接触部位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流鼻涕、流泪、咳嗽、咳痰等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严重的可以导致皮肤炎症、结膜炎等。沙尘天气应尽量减少外出,在家中时要及时关闭门窗,尤其是抵抗力相对较弱的慢性气管炎患者以及老人小孩。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颗粒物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雾: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灾害性天气过程:寒潮、热带风暴和台风、大风和干热风、旱涝。
1、寒潮
冬半年,北方冷空气大规模向南爆发,且在它所经地区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和冰冻等灾害性天气。或者表述为:盘踞在高纬度地区上空的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突然离开源地,大规模南下,造成沿途剧烈降温,并伴有偏北大风、霜冻、雨雪、风沙等天气现象,这类天气过程称为寒潮。出现寒潮时最突出的天气特点为大风和降温。风向突变,风力加大,地面气压上升,温度、湿度猛降并伴有雨雪。可见,寒潮是一次强烈的冷空气活动。寒潮多发生在冬半年。寒潮带来的冻害和风灾,对生产建设、交通运输、人民生活和旅游活动均有不利影响。
寒潮的标准①寒潮;一次冷空气侵入使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在48小时内最低气温下降10℃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达4℃或以下,陆地上相当于三个大行政区的范围内伴有5~7级大风,渤海、黄海、东海出现7级以上大风,称为寒潮。②强寒潮;如果48小时内最低气温下降14℃以上,陆地上3~4个大行政区有5~7级大风,沿海所有海区出现7级以上大风,称为强寒潮。③一般冷空气活动;凡不符合上述标准的天气过程,称为一般冷空气活动。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南北气候差异大,各地的生产活动不尽相同,全国采用同一寒潮标准难以满足各地的服务要求,因此许多气象台站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补充修订了适合本地区的寒潮标准。因此,旅游者除收听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外,还需注意所到地区地方台站的天气预报。
我国境内一年四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其中达到寒潮标准的平均每年6.2次(1955至1975年),多的年份有10次,少的年份仅1次。
寒潮袭击时,最突出的天气表现是大风和降温,其他如沙暴、雨雪等天气现象则视地区和条件而异。
二、热带风暴和台风
热带风暴:在热带海洋上常有热带气旋发生。当热带气旋发展到一定程度,在西太平洋上称为台风(typhoon),在大西洋上称为飓风(hurricane),澳大利亚称为Willy-Willy,孟加拉湾称为Storm。 发生在热带并在热带地区发展的气旋称为热带气旋,它是生成于低纬度热带洋面上的低气压。
台风:发生在热带洋面上,具有暖中心结构的、强烈的热带气旋。并不是每一个热带气旋都能达到台风强度。
(二)国际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的热带气旋的标准和名称
1、低压区;中心位置不能确定,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速小于34浬/小时( 8级,风速?17.2m/s)。
2、热带低压;中心位置能确定,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速小于34浬/小时( 8级,风速?17.2m/s)。
3、热带风暴;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速34-47浬/小时(8-9级,17.2-24.4m/s)。
4、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速48-63浬/小时(10-11级,24.5-32.6m/s)。
5、台风;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速 64浬/小时或以上(≧12级,≧32.7m/s)。
(三)中国的热带气旋的标准和名称
从1989年开始,我国采用世界气象组织(WMO)规定的统一标准,即按照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将热带气旋分为四级:
1、热带低压:风力<8级(风速<17.2m/s)。
2、热带风暴:风力8-9级(风速17.2-24.4m/s)。
3、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风速24.5-32.6m/s)。
4、台风或飓风:风力≧12级,风速≧32.7m/s)。
三、大风和干热风
(一)大风:风力达6级(12m/s)以上的风称为大风。
(二)干热风:它是高温、低湿并伴随有一定风力的综合天气现象。有的地方也称之为“干风”、“火风”、“热风”、“旱风”。常出现在春末、夏初,对小麦、棉花危害较大,强的可危及树木的正常生长,使树木干枯落叶。
四、旱涝
旱涝是指一个地区短期内,由于降水量异常引起的反常天气气候。显然,持久缺雨则旱,雨量过多则涝。
关于“重要天气过程内容和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区别”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巴慧娇]投稿,不代表长隆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lcgzw.com/cshi/202502-44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长隆号的签约作者“巴慧娇”!
希望本篇文章《重要天气过程内容和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区别_2》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长隆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重要天气过程内容和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区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重要天气过程内容和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区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